2018(下)教资笔试高频考点(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09-05责任编辑:liujunxia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小编每天是翻遍资料精心整理教师资格考试相关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知识点复习和答题技巧,更好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题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考点目录

一、教育概述

1. 教育的概念

2.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3. 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丁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如下特点:

第一,这种原始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第三,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第四,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没有文字和书本。

第五,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第六,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七,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第八,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

第九,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教育,重点内容见下表:

奴隶社会

朝代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

中国夏商庠、序、校人伦、骑射、军事目的是培养未来统治者

西周围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外国古印度《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古埃及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斯巴达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尚武教育

教育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

希腊雅典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崇文教育

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

封建社会

教育机构课程特点选拔制度

中国春秋战国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代官学、私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儿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科举制

宋朝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科举制

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废除科举

(1905年)

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区学校:简单的读、写、算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教区学校: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

骑士学校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效忠封建领主的家庭教育

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道统性。教育的内容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教育服从于统治之道。

第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第四,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第五,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第六,宗教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特别重视和加强宗教神学精神和巫术思想的灌输。

(3)近现代教育

近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两种形态。

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

第四,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第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教育为维护劳动人民自身的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

第三,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①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②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