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出考点1.1教育基础

来源:时间:2016-09-07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第一章 教育基础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等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高频考点提要

1、学教育的概念、任务;2.小学教育发展特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素质。

高频考点速记

一、1、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慨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公民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教育大辞典》将先秦至今的小学教育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期的古代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的近现代小学教育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当代小学教育。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

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三个阶段,该时期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见下表:

阶段学校名称教育内容特点
夏商 庠、序、校 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 目的在于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西周 国学、乡学(塾、庠、洲、乡) 德行、书数、射御、礼乐。 (1)以官学教育为主;(2)强调的是德行教育;(3)“官师合一”。
春秋战国 私学 (1)私学兴起; (2)儒家重视德育伦理教育;(3)墨家重视科学知识教育。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秦汉至明清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

阶段 学校名称 教育内容 特点
秦朝 学室 识字和常识教育为;法律知识和“为吏之道”。 (1)文教政策:“崇法排儒”;(2)统一文字;(3)吏师教导弟子,培养刀笔小吏。
汉朝 私人学馆(也称书馆) 阶段一:识字教育(为主)、数学常识; 盛行的识字教材主要是《仓颉篇》《史籀篇》以及《千字文》等。


阶段二:培养思想道德和伦理观点(为主),识字教育。
魏晋南北朝 私学 儒家经典(为主)、道家经典以及天文、历算等。 私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多元化,较为发达。
隋唐时朝 官立小学私立小学 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 文教政策:崇佛尊儒,兼重道教;常用的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和《蒙求》。
宋元时期 官学(贵胄小学和州县小学)、私学(私塾、义塾、村塾、乡学和冬学) 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 (1)文教政策:尊孔崇儒,提倡佛道,而崇尚理学为主要特点;(2)小学教材不仅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小学教育应先人为主、及早施教,并且认为小学教材应形象生动,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明末清初时期 官学(宗学、社学)私学(蒙学、义学和私塾) 以理学为主。 (1)私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识字、习字、读书以及作文;(2)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等,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教育的等级性体现在统治者掌控着政权,社会地位决定了是否能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内容。

第二,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第三,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教育过程中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对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

近现代小学教育草创时期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

代表人物学校名称主要特点
张焕纶(1878年) 上海正蒙书院(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 (1)正蒙书院采用班级授课制;(2)课程主要有算术、格致、游戏、技艺、英文、法文等,采用俗话解释文言、讲解与背诵并重的教学方法,尤重德育。
钟天纬(1896年) 三等公学 教学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经书为主,也重视英文。
盛宣怀(1896年) 南洋公学 (1)办学思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结合和谐发展;(2)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教学,开设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这也可视为我国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开端:
清政府 小学堂

(1)将各地旧书院、义学、社学一律改为中西兼学的学堂,并将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2)地方小学教育普及运动的发端;(3)清末第一次以政府名义重视小学教育的改革,也是小学教育计划见于公文的开端。


教会小学 (1)讲授圣经、中国经史、自然科学的初步知识以及英语等课程;(2)重视女子的教育。

2.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

清末“新政”时期小学教育的相关重点内容见下表:

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
壬寅学制 1902年 清政府 (1)清末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2)壬寅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起人蒙学堂(4年),10岁人寻常小学堂(3年),13岁人高等小学堂或是简易实业学堂。

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904年 清政府 (1)招收7岁的儿童人学,修业年限为5年;(2)教学宗旨“以启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3)分完全和简易两科;(4)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实行班级授课制;(5)盛行的新式教科书是由张元济、高梦旦、蒋维乔等人主编的《新教科书》,包括初高校的各类课程? 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制主要如下:

学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政府特点地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 南京临时政府 (1)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2)学龄期为6至14岁,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 民国政府 (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2)幼稚园也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3)小学取消修身课,增加公民、卫生课,将手工改为公共艺术,图画改为形象艺术,又将初小的卫生、历史、公民、地理合为社会科,设自然园艺科,将国文改为国语(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体操改为体育;(4)“壬戌学制”进步体现在:一是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缩短了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又叫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该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见下表:

时期学校名称或代表文件主要观点
土地革命时期 1934年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将苏区小学一律统称为列宁小学 (1)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分为初等小学三年和高等小学二年;(2)列宁小学采用半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方法办学,以复式教学为编制组织班级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有国语、政治、数学等科,小学教育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小学 (1)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文化、身体健康的抗战建国的劳动者;(2)政府办学与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3)招收8到14岁的适龄儿童,修业年限定为五年.小学以识字和算术(珠算)为主要科目:(4)教授关于战争或生产的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力求精简和实用。
解放战争时期 《小学教员暂行实施办法》 (1)解放战争时期,课程上减少不急需的内容,着重培养儿童的革命观点,传授一些生产劳动知识;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课、作报告或者是参加社会活动来组织教学:(2)《小学敦员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小学教育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的教育,应以学习文化为主,培养其生活技能,注重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儿童健康身体,培养儿童爱护人民、国家的思想及爱劳动、民主、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①小学教育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③强调小学教材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同时要兼重系统性;④倡导小学要采用启发性教学、直观教学等新教学法;⑤高度肯定小学教师的重要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世俗化,课程的设置更为科学;

第三,教育对象普及化,女孩逐渐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注重开展科学的教育实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注重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

第五,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化,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体系,幼小得到更好的衔接。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义务教育在许多地方得到全面实施;

(3)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

(4)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